2025年4月7日上午,西湖大学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东林老师做客自动化工程学院“学术沙龙”活动,带来了题为《机器人全身运动操作通用方法》的精彩学术报告。本次学术沙龙由自动化工程学院主办,机器人研究中心承办,自动化工程学院程洪老师主持。
王老师深入剖析了物理世界中机器人通用自主智能面临的三大核心难点:环境非结构化、任务动态多变以及感知与认知的自主性需求。针对这些挑战,王老师提出了一种以任务通用性、交互适应性和环境一致性为核心的创新具身理论框架。他从具身智能的数据、算力、算法和sim2real等关键要素出发,详细阐述了当前行业的相关进展和实验室最新研究成果,包括机器人通用具身大模型、基于强化学习决策大模型、仿真与真实差异缓解算法,以及四足和人形机器人硬件部署等内容。
报告中,王东林老师分享了前沿技术和突破性成果,提升了机器人的自主决策能力、鲁棒作业能力和动态适应能力,也为推动具身大模型与强化学习的深度融合及软硬件协同进化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王东林老师的一系列创新成果不仅拓宽了机器人技术的研究视野,更为相关产业的未来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此次学术沙龙活动吸引了众多师生前来聆听,为自动化工程学院师生提供了一个难得的跨学科交流平台,活动现场氛围高涨,师生们积极互动、交流热烈,思想的火花不断碰撞,为后续相关研究的深入推进以及产业合作的顺利开展筑牢了根基。
相关链接:
王东林老师是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同时担任西湖大学人工智能系副主任、机器智能实验室主任,并创立了西湖机器人科技(杭州)有限公司。自2017年加盟西湖大学以来,王老师致力于提高机器人通用行为智能水平,其建立的机器智能实验室(MiLAB)长期从事强化学习和机器人具身智能方向研究,从机器人具身大模型、深度强化学习、仿真真实环境差异及部署等三维度构建了一套机器人行为学习方法体系,研发了一套机器人强化具身智能系统(包括四足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近五年来,他主持和承担了科技部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多项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其研究成果在NeurlPS、ICML、ICLR、RSS以及Nature子刊等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的顶级会议与期刊上发表,数量达150余篇。同时,他还成功实现了多项发明专利的成果转化,其研制的多款足式机器人智能产品得到了CCTV2、CCTV4、CCTV13、人民日报和央视新闻等主流媒体的广泛报道。
028-61830850
邮箱:
zjlhbj@uestc.edu.cn
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西区西源大道2006号
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创新中心
版权所有©2020 人机智能技术与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蜀ICP备2022017640号-1 公网安备 52032102000193号